TIFAFTABTA 是 siánn-mih啥物

發佈時間 2021/7/1 10:50:33
最後更新 2021/7/1 11:03:01

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?對臺灣有什麼影響?

美國 1994 年就與臺灣簽訂 TIFA,目前已舉辦過 10 屆*會議,2021 年 6 月 30 日睽違 5 年舉行第 11 次會議。在我國開放美國萊豬後,多位美國議員都呼籲和臺灣簽訂 FTA。

1995、1997、1998、2004、2006、2007、2013、2014、2015、2016

臺灣總談判代表、行政院政委鄧振中直言,過去都是美方對臺灣提出各種要求,最大不滿就是限制萊豬進口,決定開放萊豬後,美方讚許臺灣證明自己願意接軌國際標準,才促成本次會議。

會議雙方達成共識,確立未來不會只透過TIFA會議進行溝通,將就不同項目成立工作小組就個別議題討論,也將強化重要雙方供應鏈的安全及韌性。臺灣在會中表達和美國簽署BTA與取得莫德納疫苗授權代工的意願,美方也善意回應。

2020 年 9 月,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訪臺啟動臺美經濟對話,同年 11 月,經濟部次長陳正祺率團赴美進行首次會議,臺美雙方就科技、5G 及電信安全、供應鏈、婦女經濟賦權、基礎建設合作、投資審查及全球健康安全議題進行討論,確立「印太地區」為日後焦點,簽訂為期五年的備忘錄。駐美代表蕭美琴也強調 EPPD 是臺美累積善意和互信的步驟,是洽簽 BTA 的動能之一。

臺灣目前已和巴拿馬、瓜地馬拉、尼加拉瓜、薩爾瓦多與宏都拉斯簽訂 FTA。美國為我國第二大出口貿易對象(第一為中國),不分藍綠都希望臺灣能和美國簽訂 FTA,被視為「經貿建交」。但和美國簽訂 FTA 對我國農業會有衝擊,是政府必須處理的課題。

拜登政府上台前表示上任後會先暫停和各國的雙邊貿易協定談判,但目前有恢復跡象。本次 TIFA 復談,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也表示期待能成為未來洽簽 BTA 的動能。